ADHD童最長等2年才獲評估 港大專家:或錯失治療黃金期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9/19 19:07

最後更新: 2018/09/19 19:28

分享:

分享:

黃志基(左)認為本港用藥情況增加或與社會對ADHD認知提高有關(曾耀輝攝)

幼童「坐唔定」、不能集中或患有過度活躍症,現時約有5%至7%學童患有過度活躍症,港大醫學院研究揭港童需服過度活躍症藥物於15年間增36倍,反映港人對過度活躍症認知增加,獲確診個案上升,惟港府投放資源不足,前綫輪候評估時間長,憂長遠引致嚴重社會後果。

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領導國際研究,分析歐美日台等14個地區共15個數據庫,發現整體兒童人口有1.95%,服用過度活躍症(ADHD)藥物,單是本港數據亦顯示港童用藥率增加達36倍,由2001年每2500兒童有一童用藥,增至2015年每69童就有一人服用過度活躍症藥物。

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稱,用藥情況增加或與社會對ADHD認知提高有關,知悉有效治療,可避免長期問題的重要性,相信本港並無出現過度診斷或過度用藥情況。

不過,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則指,本港精神科服務嚴重不足,單是去年10438宗衞生署轉介個案中,僅得5成半可於半年內完成評估,臨床最亦長需待1年半至2年才可獲評估。

小學2、3年級學習速度最多,但好多時升小一至下學期,症狀才會出現作轉介,等到小三才見醫生,錯失了2年多學習時間,患童多數都已自我放棄,影響學業,都有嚴重社交問題。

葉認為,香港醫療水平高,惟資源不足,港府投放資源亦無決心,多以危急疾病行先,惟卻未有看清局面,ADHD延診可致患者出現嚴重人際、學業、事業或發展問題,長遠致嚴重社會後果。

黃志基建議當局應成立專家小組制訂全面指引,以應對成人及兒童ADHA的護理需求,避免不必要診斷及延誤治療。